热门搜索:闪点测定仪,粘度测定仪,凝点测定仪,颗粒度测定仪,馏程测定仪,酸值测定仪
产品分类

Product category

技术文章 / article 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技术文章 > 如何维护和保养微量氧分析仪?

如何维护和保养微量氧分析仪?

发布时间: 2025-09-25  点击次数: 120次

微量氧分析仪的维护与保养需结合其核心组件(传感器、气路、信号系统等)的特性,分模块制定针对性措施,以确保长期测量精度、延长设备寿命,并避免突发故障。以下是详细的维护保养方案:

一、核心组件:传感器的专项维护

传感器是决定测量准确性的关键,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维护方式差异较大,需针对性操作:

1. 电化学传感器(最常见)

电解液检查与更换:每 3-6 个月(或按说明书)观察电解液液位,若液位低于刻度线、出现浑浊或颜色变深(如从透明变棕黄),需立即更换同型号电解液(避免混用不同品牌,防止电极腐蚀);更换时需佩戴手套,避免电解液接触皮肤(强碱性 / 酸性),且更换后需静置 2 小时,待传感器稳定后再校准。

透氧膜维护:每 6 个月检查透氧膜(如聚四氟乙烯膜)是否破损、变形或附着油污,若膜表面有污染物,可用无尘布蘸无水乙醇轻轻擦拭;若膜破损,需整体更换(更换后需重新校准,确保膜与电极贴合紧密,无气泡残留)。

避免过载损伤:禁止将传感器暴露在高浓度氧气(如 > 1% O₂)或腐蚀性气体(如 Cl₂、H₂S)中,否则会导致电极不可逆损坏;若误接触高浓度气体,需立即用高纯氮气(99.999%)吹扫 30 分钟,再检测传感器输出是否正常。

2. 氧化锆传感器

加热器与热电偶检查:每季度用万用表测量加热器电阻(通常为 50-100Ω,具体参考说明书),若电阻异常(如无穷大或接近 0),需更换加热器;同时检查热电偶是否松动,若温度显示偏差超过 ±5℃,需重新校准热电偶或更换。

氧化锆管清洁:每 6-12 个月(针对高粉尘环境可缩短至 3 个月),关闭设备后待温度降至室温,拆下氧化锆管,用软毛刷(或压缩空气,压力≤0.3MPa)清除管内外的粉尘、积碳;若有顽固污渍,可用稀释的柠檬酸溶液(5% 浓度)浸泡 10 分钟,再用纯水冲洗晾干,禁止用硬物刮擦管壁(避免破坏电极涂层)。

温度稳定性维护:确保传感器工作温度(通常 650-850℃)稳定,避免频繁启停设备(每次启停需等待温度缓慢升降,防止氧化锆管因热胀冷缩开裂)。

3. 激光(TDLAS)/ 荧光法传感器

光学元件清洁:每 3 个月检查激光发射端、接收端的镜片(或荧光探头),若有灰尘或油污,用专用光学镜头纸(或无尘布蘸异丙醇)沿同一方向轻轻擦拭,禁止用普通纸巾(易留划痕);荧光法探头的透氧膜需每 6 个月更换(即使无破损,膜的透气性也会随时间下降)。

参考气校准:激光传感器内置的参考气(如同位素氧气)需每年检查压力,若压力低于阈值(通常 < 0.1MPa),需联系厂家补充;荧光法传感器需每 3 个月用标准气体(如 10ppm O₂)校准一次,避免荧光材料衰减导致的漂移。

二、气路系统:防泄漏、防污染维护

气路系统的密封性和洁净度直接影响测量结果,需重点维护:

泄漏检测:每月进行一次气路泄漏测试(尤其是校准气路和样气入口):关闭分析仪,向气路内通入 0.2MPa 的高纯氮气,关闭进气阀后观察压力变化,1 小时内压力下降≤0.01MPa 为合格;若泄漏,需检查接头(如卡套、螺纹接口)是否松动,更换老化的密封圈(如丁腈橡胶圈,高温环境需用氟橡胶圈),并重新紧固。

过滤器清洁与更换:

样气预处理系统中的前置过滤器(如 PP 棉滤芯、烧结金属滤芯):每 2-3 个月拆卸检查,若滤芯表面有明显粉尘、油污,需更换(高粉尘环境如煤化工现场,需每月更换);

校准气路中的精密过滤器(孔径≤0.2μm):每 6 个月更换一次,防止标准气中的杂质污染传感器。

冷凝水与杂质处理:若样气含湿量高(如烟气、发酵气),需每日检查冷凝分离器的液位,及时排空冷凝水(避免水进入传感器,导致短路或电极失效);寒冷环境下,需开启气路伴热(温度设置 5-10℃,防止冷凝水结冰堵塞管路)。

标准气管理:校准用标准气(如零点气 99.999% N₂、量程气 10/100 ppm O₂)需在有效期内使用,每次使用前需排空钢瓶出口的死体积(打开阀门放气 3-5 秒),避免管路内残留空气影响校准精度;钢瓶压力低于 0.5MPa 时需更换,防止杂质随气体输出。

三、信号与控制单元:稳定性维护

电路连接检查:每季度打开设备外壳(断电操作),检查信号线缆(如传感器与主板的连接线、热电偶线缆)是否松动、氧化,若接头有氧化层,可用细砂纸打磨后重新插拔;同时检查主板上的电容是否鼓包、电阻是否变色,若有异常需及时更换元件(建议由专业人员操作)。

显示与操作界面维护:每周用无尘布清洁 LCD / 触摸屏,若屏幕出现触控失灵或显示模糊,需检查排线连接是否正常,或联系厂家更换屏幕;每月测试报警功能(如设置浓度阈值,通入超标样气,观察声光报警是否触发、继电器输出是否正常)。

数据存储与传输检查:若设备支持数据存储(如 SD 卡、内置存储器),每月导出历史数据并备份,避免存储介质损坏导致数据丢失;检查通信接口(如 RS485、以太网)是否正常,可通过上位机发送指令,确认数据传输是否稳定(若出现丢包,需检查线缆屏蔽或更换接口模块)。

四、机械与防护结构:环境适应性维护

外壳与防爆性能维护:每月检查设备外壳是否有腐蚀、变形,防爆型分析仪需确认防爆面(如法兰、螺丝)是否清洁、无划痕,防爆密封胶是否老化(若老化需重新涂抹防爆胶);防护等级 IP65 及以上的设备,需检查密封圈(如外壳门密封圈)是否破损,若有破损需更换同规格密封圈,防止粉尘、雨水进入内部。

散热与温湿度控制:

高温环境(如车间温度 > 40℃):确保设备散热风扇正常运转(每季度清洁风扇叶片的灰尘,若风扇异响需更换),避免主板过热导致死机;

高湿环境(如湿度 > 85%):可在设备内部放置干燥剂(如硅胶干燥剂,每月更换一次),防止电路板受潮短路。

安装位置检查:确认设备安装是否牢固(如壁挂式设备的支架是否松动),避免振动导致传感器或气路接头移位;远离强电磁干扰源(如变频器、高压电缆),若无法远离,需为设备加装电磁屏蔽罩。

五、日常操作与周期性校准:基础保障

规范操作流程:开机时需先通样气(或高纯氮气)吹扫 5-10 分钟,再启动传感器(尤其是氧化锆传感器,需待温度升至设定值后再测量);关机前需用高纯氮气吹扫 10 分钟,清除传感器内的样气残留,避免电极或氧化锆管长期接触腐蚀性气体。

周期性校准:

日常校准:每 1-2 周进行一次单点校准(用零点气校准零点,若零点漂移超过 ±2% FS,需进行两点校准);

定期全校准:每 3-6 个月进行一次两点校准(零点气 + 量程气),校准后需记录校准数据(如零点偏移量、量程误差),若误差超过 5% FS,需检查传感器是否失效,或联系厂家进行专业校准。

维护记录管理:建立维护台账,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、内容(如传感器更换、气路泄漏测试、校准结果)、操作人员,便于追溯设备状态,及时发现潜在问题(如某传感器更换频率过高,需排查样气是否存在腐蚀性杂质)。


  • 联系电话电话15506020928
  • 传真传真
  • 邮箱邮箱2095778920@qq.com
  • 地址公司地址吉林省吉林市越山路同乐胡同3号
© 2025 版权所有:吉林市吉分仪器有限公司   备案号:吉ICP备09002861号   sitemap.xml   管理登陆   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       
  • 公众号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