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duct category
自动冷滤点测定仪是用于测定柴油、生物柴油等燃料低温过滤性能的核心设备,其工作原理围绕 “模拟低温环境→监测燃料过滤阻力→判定冷滤点" 的逻辑展开,核心是精准复现燃料在低温下因蜡晶析出导致过滤困难的过程,并通过自动化系统量化判定冷滤点(即燃料无法通过标准过滤器的最高温度)。
一、核心概念:冷滤点的定义
在理解原理前,需明确冷滤点(Cold Filter Plugging Point, CFPP) 的含义:
指燃料在规定条件下,因低温析出蜡晶(燃料中的石蜡成分在低温下会结晶析出),导致其无法通过标准孔径过滤器(通常为 45μm)时的最高温度。它直接反映燃料在低温环境(如冬季)中通过发动机燃油滤清器的能力 —— 冷滤点越低,燃料低温适用性越强。
二、工作原理的 4 个核心步骤
自动冷滤点测定仪通过 “控温→过滤→监测→判定" 的闭环流程,实现冷滤点的自动化测定,具体步骤如下:
步骤 1:样品准备与加注(标准化初始状态)
样品要求:取规定体积(通常为 20mL)的均匀燃料样品,确保无杂质(避免杂质堵塞过滤器干扰结果),并注入仪器的样品冷却杯中。
初始状态校准:样品杯内预先安装好标准过滤器(45μm 金属网或滤纸,符合 GB/T 510、ASTM D6371 等标准),确保过滤器与样品充分接触,且系统无泄漏。
步骤 2:低温环境模拟(精准降温控温)
仪器通过制冷单元(通常为压缩机制冷或半导体制冷,搭配温度传感器),将样品杯内的燃料按规定速率(如 1℃/min)降温,模拟燃料在低温环境中的冷却过程:
降温目标:初始降温至 “预期冷滤点 + 2~3℃"(避免降温过快导致蜡晶析出不均匀),之后每降温 1℃,暂停降温并进行 1 次过滤测试。
温度精度控制:通过 PID(比例 - 积分 - 微分)温控系统,将样品温度波动控制在 ±0.1℃以内,确保低温环境的稳定性(温度偏差会直接影响蜡晶析出量,进而导致结果误差)。
步骤 3:过滤过程与阻力监测(核心检测环节)
当样品降温至某一温度后,仪器启动过滤单元,模拟燃料在发动机中通过滤清器的过程,并实时监测过滤阻力:
过滤驱动:通过定量泵 / 真空泵提供稳定的驱动力(通常为负压抽滤或正压推滤,压力差固定,如 20kPa),迫使燃料通过过滤器进入下方的收集容器。
阻力监测:过滤器入口 / 出口处安装高精度压力传感器,实时采集过滤过程中的压力变化:
若燃料中蜡晶少(温度较高时):燃料可顺畅通过过滤器,压力稳定在设定范围(无明显阻力上升);
若蜡晶析出增多(温度降低):蜡晶会堵塞过滤器孔径,导致过滤阻力急剧上升(或流量显著下降,如 30s 内无法收集到规定体积的燃料)。
步骤 4:冷滤点自动判定(阈值触发结果)
仪器的控制系统(微处理器) 会根据压力传感器的监测数据,结合标准判定规则,自动确定冷滤点:
判定逻辑:
若某一温度下,过滤压力超过设定阈值(如初始压力的 2 倍),或 30s 内收集的燃料体积低于标准要求(如少于 2mL),则判定该温度为 “候选冷滤点";
为确保准确性,仪器会对 “候选冷滤点 + 1℃" 的温度再次测试:若该温度下燃料可正常过滤(阻力未超标、流量达标),则最终确认 “候选冷滤点" 为实际冷滤点;
若 “候选冷滤点 + 1℃" 仍无法正常过滤,则继续升温测试,直到找到 “能正常过滤的最高温度",即为冷滤点。
结果输出:判定完成后,仪器自动停止制冷,显示并记录冷滤点温度(如 - 15℃),部分仪器可直接打印检测报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