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duct category
日常维护是避免仪器故障、延长寿命的基础,需在每次试验开始前 30 分钟和试验结束后 1 小时内完成,重点关注易污染、易损耗部件:
1. 试验前检查(确保仪器 “可正常运行")
电源与接地检查:确认电源线无破损、插头插座接触牢固;用万用表检测接地电阻(需≤4Ω),防止漏电或电磁干扰影响传感器精度。
主机状态检查:开机后观察显示屏是否正常点亮,无报错代码(如 “E01 温度异常"“E02 密度杯未识别" 等);若报错,先排查对应部件(如温度传感器、密度杯接口),不可强行开机。
密度杯与密封件检查:
目视检查密度杯(通常为不锈钢材质)无变形、划痕、破损,内壁无残留沥青或锈蚀;
检查杯盖密封圈(多为丁腈橡胶或氟橡胶)无老化、开裂、脱落,若密封件表面有凹陷或弹性下降,需立即更换(避免测量时漏气导致密度值偏低)。
温度控制系统检查:将温度设定为常用试验温度(如 25℃),待温度稳定后,用标准水银温度计(精度 0.1℃)对比仪器显示温度,误差需≤±0.1℃;若超差,需先校准再使用。
2. 试验后清洁(核心防沥青残留固化)
沥青冷却后易硬化结块,难以清理且会腐蚀部件,需趁热清洁(试验结束后沥青未凝固时):
密度杯清洁:
倒出杯内残留沥青,用软毛刷(尼龙材质,避免刮伤内壁)蘸取专用沥青清洗剂(如中性溶剂型清洗剂,禁止用三氯乙烯等强腐蚀性溶剂,以免损坏不锈钢内壁)刷洗内壁;
用清水冲洗 3 次,再用无水乙醇擦拭内壁(去除水分,防止锈蚀),最后倒置在干燥支架上晾干(避免阳光直射);
若内壁有碳化残留(沥青过热导致),可用细砂纸(800 目以上)轻轻打磨,再重复清洗步骤(打磨后需重新校准密度杯容积)。
主机与操作台清洁:
用干抹布擦拭主机表面灰尘,若有沥青滴落,用蘸取清洗剂的抹布擦拭后,再用干布擦干(禁止用水直接冲洗主机,防止电子元件受潮);
清理操作台周围的沥青碎屑,保持仪器周边通风干燥(避免潮湿导致线路老化)。
管路清洁(若为水循环控温型仪器):
每次试验后关闭水循环泵,打开排水阀排空管路内的水;
每月 1 次用 5% 柠檬酸溶液循环冲洗管路(清除水垢,防止堵塞影响控温效率),冲洗后用清水再循环 2 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