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duct category
铜片银片腐蚀测定仪主要用于检测石油产品(如汽油、柴油、润滑油等)对铜、银金属的腐蚀程度,其操作和维护需严格遵循规范,以确保试验准确性和安全性。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:
一、操作前准备
仪器检查
确认电源连接正常(电压、接地符合要求),避免漏电或短路;检查加热系统(如恒温水浴、加热块)、温控传感器、计时器是否工作正常,校准温度显示(误差需≤±1℃)。
检查样品容器(如试管、反应瓶)是否清洁、无破损,密封件(如橡胶塞)是否老化,避免试验中泄漏。
金属片处理
铜片 / 银片需按标准(如 GB/T 5096、ASTM D130)预处理:用细砂纸打磨至光亮,去除氧化层,再用无水乙醇或石油醚脱脂,避免手直接接触(戴洁净手套),防止油脂、指纹污染影响腐蚀判断。
金属片表面需无划痕、斑点,确保初始状态一致。
样品与试剂
样品需过滤去除机械杂质,避免杂质附着金属片干扰结果;挥发性样品需注意密封,防止成分挥发。
所用试剂(如清洗用溶剂)需在有效期内,纯度符合标准(如分析纯),避免杂质引入误差。
二、操作过程中
严格控制试验条件
温度:按标准设定试验温度(如铜片腐蚀常为 50℃、100℃,银片腐蚀可能为 100℃),待温度稳定后再放入样品,避免温度波动导致腐蚀程度异常。
时间:严格遵循标准反应时间(如 3 小时、5 小时),不可提前终止或延长,确保结果可比性。
样品量:按标准要求加入样品体积(如 20mL),保证金属片浸没,避免局部未接触导致腐蚀不均。
安全防护
若样品为易燃物(如汽油),需远离明火,仪器需接地防静电,实验室保持通风,避免挥发性气体聚集。
操作时戴护目镜、耐化学手套,防止样品溅洒接触皮肤或眼睛(如接触需立即用清水冲洗)。
避免污染
金属片转移过程中使用洁净镊子,避免接触其他物体;样品容器不可混用,防止交叉污染。
加热过程中若发现泄漏,立即断电并处理,防止样品燃烧或腐蚀仪器。
三、试验后处理
金属片评估
取出金属片后,按标准方法(如用溶剂轻洗、吸干)处理,避免擦拭过度破坏腐蚀痕迹。
对照标准色板或图谱判断腐蚀等级(如铜片分 1a、1b、2、3、4 级),评估需在光线充足处进行,避免主观误差。
废液与废弃物处理
试验后样品、清洗废液需分类收集,按危废处理规范处置,不可随意倾倒。
废弃金属片需集中回收,避免环境污染。
仪器清洁与复位
及时清理样品池、加热部件残留的样品或试剂,用中性洗涤剂擦拭仪器表面,避免化学腐蚀。
关闭电源,整理线缆,确保仪器处于干燥、洁净状态,便于下次使用。
四、日常维护与校准
定期校准:每半年校准温控系统(用标准温度计比对)、计时器,确保参数准确。
部件维护:检查加热元件、密封件是否老化,及时更换;长期不用时,需断电存放,避免潮湿环境导致电路损坏。
记录规范:详细记录试验日期、样品信息、温度、时间、金属片初始状态及腐蚀结果,便于追溯和复查。
五、其他
需严格遵循对应标准(如 GB/T 5096《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》、ASTM D130《铜片腐蚀标准试验方法》),不同标准对操作细节要求可能不同,需针对性调整。
操作人员需经培训合格后上岗,熟悉仪器原理及应急处理流程(如火灾、泄漏等)。
通过以上注意事项,可有效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、重复性,同时避免安全风险和仪器损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