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duct category
自动开口闪点测定仪是检测液体燃料开口闪点的精密仪器,其性能稳定性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,日常维护需针对核心部件(加热系统、点火装置、温度传感器、搅拌系统等)及整体环境进行科学保养,具体方法如下:
一、日常使用后清洁维护
样品杯清洁
每次实验后,需立即清理样品杯内残留样品(避免凝固或腐蚀):
用石油醚、无水乙醇或专用清洗剂冲洗样品杯,去除油污、胶质等残留;
若有顽固污渍,可用软毛刷轻刷(避免划伤杯壁,影响受热均匀性);
洗净后用蒸馏水冲洗 2-3 次,擦干或置于干燥箱中烘干,备用。
加热装置清洁
加热炉(或加热丝)表面若沾有溢出的样品,会形成积碳影响加热效率:
待加热装置冷却后,用蘸有酒精的软布擦拭表面,去除油污;
积碳较厚时,可用细砂纸轻轻打磨(避免损伤加热元件),再用布擦净。
点火系统清洁
点火针(或点火电极)若附着油污、灰尘,会导致点火不良:用细砂纸轻磨电极表面,去除氧化层,再用酒精棉擦拭干净;
火焰检测传感器(如光电管、热电偶)镜头需用镜头纸擦拭,避免油污、灰尘遮挡,确保火焰信号正常识别。
二、定期部件检查与校准
点火系统检查
燃气式仪器:检查燃气管路(如丙烷、丁烷气管)是否老化、泄漏(可用肥皂水涂抹接口,观察是否冒泡),燃气压力是否在规定范围(通常 0.1-0.3MPa),若压力不足需及时更换气罐;
电点火式仪器:检查点火电路连接线是否松动,点火电压是否正常(参考仪器说明书参数)。
搅拌系统检查
搅拌桨需定期检查是否变形、松动,转动时是否平稳(无异响、无偏心);
若搅拌速度异常,需检查电机接线或调速模块,必要时添加专用润滑剂(避免使用油脂类,防止污染样品)。
温度传感器校准
温度传感器(热电偶、热电阻)是核心计量部件,需定期校准(建议每 6 个月 1 次):
用标准油样(如已知闪点的标准燃料)进行实测验证,若偏差超过仪器允许范围(通常 ±2℃),需通过仪器自带校准程序或联系厂家调整;
检查传感器安装位置是否正确(需与样品杯内样品充分接触,且不触碰杯壁),固定是否牢固。
控制系统检查
检查显示屏、按键是否灵敏,参数设置是否正常;
连接线束(电源、信号线路)是否松动、老化,接口是否氧化(可用酒精棉擦拭接口,确保接触良好);
电源适配器需检查是否过热、输出电压是否稳定,建议搭配稳压电源使用,避免电压波动影响仪器运行。
三、耗材更换与保养
易损件更换
样品杯:若出现划痕、变形或腐蚀(如金属杯生锈),需及时更换(建议备用 2-3 个,避免临时故障影响实验);
燃气管路密封圈:老化后易导致漏气,需定期更换(通常每 1 年 1 次);
点火针:若严重氧化、断裂,需更换同型号配件。
长期存放保养
仪器停用超过 1 个月时,需断电并清洁所有部件,将样品杯、点火针等易损件单独存放于干燥盒中;
燃气式仪器需关闭气源,排空管路内残留气体,避免管路腐蚀;
定期(每 2-3 个月)通电开机 30 分钟,防止电路元件受潮老化。
四、环境与操作规范
运行环境维护
仪器需放置在干燥、通风的实验室(湿度≤85%,温度 15-35℃),远离腐蚀性气体(如硫化氢、氯气)、强电磁场及阳光直射;
台面需平稳、无震动,避免因震动导致样品溅出或传感器松动。
操作规范
实验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添加样品(避免溢出),样品量需符合仪器要求(通常不超过样品杯刻度线);
避免液体(如水、样品)溅入仪器内部(尤其是电路部分),若不慎溅入需立即断电,干燥后再使用。
通过以上维护措施,可有效延长仪器使用寿命,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。若出现复杂故障(如电路短路、核心模块损坏),建议联系仪器厂家专业维修,避免自行拆解导致二次损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