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duct category
自动运动粘度测定仪的执行标准主要涵盖国际、国家及行业规范,具体取决于仪器类型、应用领域及测试方法。以下是核心标准及最新动态:
一、国际标准
ISO 3104:2023
国际标准化组织最新发布的标准,规定了透明和不透明液体运动粘度的测定方法,包括手动玻璃粘度计(Procedure A)和自动化毛细管粘度计(Procedure B)。适用于石油产品、生物柴油(如 FAME、HVO)及混合燃料(含 50% 以下生物柴油),测试温度范围扩展至 - 20°C 至 + 150°C,运动粘度范围 0.2~300,000 mm²/s。该标准强调自动仪器需满足高精度控温(如 ±0.01°C)和计时精度(如 0.001 秒),并新增对非牛顿流体(如残留燃料油)的测试规范。
ASTM D445
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的经典标准,通过毛细管法测定运动粘度,广泛应用于润滑油、燃料油等领域。自动仪器需符合其对温度控制(如 ±0.01°C)、计时精度(如 0.01 秒)及数据处理的要求。部分设备(如 Anton Paar SVM 系列)通过偏差校正,可同时满足 ASTM D445 和 D7042 标准。
ASTM D7279
针对折管式自动粘度计的标准,适用于在用润滑油快速检测,样品用量小(如 5mL)、检测速度快(5 分钟内),与国内 SH/T 0956 等效。该方法通过测量流动时间计算粘度,适用于温度 20~150°C、粘度 2~1500 mm²/s 的液体。
ASTM D7042
采用振动管法或数字粘度计测定动力粘度和密度,进而计算运动粘度。该标准允许单台设备覆盖宽粘度范围(如 1~10,000 mPa・s),并集成密度测量功能,符合 ISO 23581 等国际规范。自动仪器需通过 ASTM 认证的偏差校正,以确保与 D445 结果的一致性。
二、中国标准
GB/T 265-1988
现行国家标准,等效采用 ISO 3104:1994,规定石油产品运动粘度的毛细管测定法。自动仪器需符合其对恒温精度(如 ±0.01°C)、计时精度(如 0.1 秒)及粘度计校准的要求。部分厂商(如上海昌吉)的设备明确声明符合 GB/T 265,并兼容 ASTM D445。
SH/T 0956-2017
中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,对应 ASTM D7279,详细规定折管式自动粘度计的操作流程、校准方法及精密度要求。例如,40°C 时重复性需≤1.07% X,再现性≤1.51% Y(X、Y 为测试结果平均值)。该标准适用于基础油、调合润滑油、柴油等,温度范围 20~150°C。
JJG 155-2016
国家计量检定规程,针对毛细管粘度计的检定要求,包括温度波动性(±0.01°C)、计时误差(±0.05%)及粘度计常数校准。自动仪器若采用毛细管技术,需定期通过该规程检定,确保计量准确性。
三、行业及地方标准
SY/T 5651
石油行业标准,规定石油产品运动粘度试验器的技术条件,要求自动仪器具备光纤传感检测(抗环境光干扰)、高精度控温(如 ±0.01°C)及数据传输功能。
DB34/T 4147
安徽省地方标准,针对折管式自动粘度计在特定行业(如石化、电力)的应用,补充地方技术规范。
DB43/T 1170-2016
湖南省地方标准,规定有机热载体运动粘度的快速测定方法,适用于折管式自动仪器,强调高温场景(如 150°C)的测试可靠性。